不过,曾经最让他伤心的是1998年的那次分手,相恋9年的男友挥手而去,他甚至不再想谈恋爱。酒吧的生意尽管好,但是困难重重。Eddy’s曾经在上海消费最高的金茂大厦里落户,生意很红火,一个外籍的同性恋设计师做的酒吧室内设计,有宽阔的露天平台、现代感的玻璃和金属框架,风格非常独特。晚上是同志吧,白天则经常被广告商选中拍摄广告,一些大牌明星在酒吧里甚至拍过部分电影场景。不过,由于要改建画廊,Eddy’s不得不搬出金茂,转战到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地下风情街,但是又遭到公安局对同性恋酒吧的冲击,被迫搬到现在的淮海路。
2001年,淮海路的Eddy’s开张没多久,酒吧里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。这个美国人不仅对酒吧的历史非常熟悉,而且汉语极其流利,甚至对汉语文学都深有研究。Eddy上前和他打招呼,
“嗨,你是Gay吗。”
“Yes。”
他叫Michael,是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法学博士,现在是一个美国律师事务所的律师,主要负责律所中国地区的业务。在台湾、香港和大陆工作了近二十年。
“我当时看着Eddy,觉得他很优秀啊。这么年轻,却这么勇敢,把Gay吧做得这么好。我在纽约、伦敦的时候就听说Eddy’s这个酒吧了,所以当时一到上海的第一个周末就来了。”
后来,Michael就成了酒吧的常客。
2002年,他们决定结婚。
可惜他们的婚姻都没有得到各自祖国的法律上的承认。当时只是租了一套市中心的公寓,搬在一起住。邀请了一群朋友,在公寓里举行了婚礼。婚礼的时候,不知道谁该穿婚纱,所以讨论最后还是两个人穿了同样的衣服。
在遥远的20多年前的美国,Michael还记得他十几岁时和他最大的姐姐的一次对话,
“姐,今天我要见一个对我很重要的人”,
“哦,她是谁。”
“不是她,是他。”
“哦,天哪!我的生活太苦闷了。弟弟是男同性恋,妹妹是女同性恋。”
在20年前的美国,家里有同性恋者依旧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事情。很多宗教甚至有迫害同性恋至死的先例。像Michael这样的家庭,一家三个小孩有两个同性恋,肯定不会有很大的幸福。Michael也一直不能勇敢地在朋友和工作伙伴之中公布同性恋身份。原因很简单,律师事务所这个行业,同性恋在升职方面往往会受到歧视。
很久以后,Michael的一个男朋友不幸死于艾滋病,这对Michael是个巨大的打击。“你知道,他很爱我,而艾滋病人死的时候是非常惨烈的,我当时立刻挺不住了,我要说出来,我不想再委屈自己了。”
一旦承认自己是同性恋,那就再也不可能回到普通人的阵营里去了,一切保护全被剥离,在一个非同性恋的圈子里,一个Gay显得多么无力。
难怪当Michael初次见到Eddy时,发现他能这么洒脱地面对自己的生活,不禁深深被他打动。
Michael比较佩服的人还有中国的白先勇,“那时候他在台湾出版 《孽子》 ,公开自己的同性恋身份,那时我还在台湾,那本书第一次发行就是1万本,一天卖完啊。”
很多同性恋者都是很胶着的,因为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,在生活和工作上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,不幸的是大多数。
反而是Eddy的态度比较洒脱:“我是同性恋没错,但是我既不害人,也不害己,还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,为什么不能得到好的生活呢?”
Eddy的老母亲,一个中国传统的家庭妇女,她没有对Eddy说过一个不字,家庭里的其他成员也对Eddy的性取向心照不宣。而且,老人家还特别喜欢Eddy的伴侣Michael,周末两个人一定会回Eddy的父母家吃饭。
现在Michael为了和Eddy在一起,特意把工作地点设在上海。他们家里养了2条狗,5只猫,从小养到大,猫和狗也不打架,休息的时候,两个人快乐地一起去超市给它们买狗粮和猫粮。
香港
“不否认”同志
香港明星有一个倾向:打算承认自己性倾向的,早早就承认了,如关锦鹏早在1996年就承认了自己的身份;而其他不想承认的,看来也是不会承认的了。这或许是香港人一贯的“宁被人知,莫被人见”的性格使然,或许是为事业着想。尤其是当“同志”在香港传媒中多被描写成负面事件的时候,公不公开,更要三思为妥了。
文/Epimetheus
为同志发声
因为李安的 《断背山》 ,同志议题再次活跃起来,传媒几乎每天均有相关报道,“断背”二字也俨然成为同性恋的另一代名词—论流行与普及程度,相信只有知识分子才会明白的 “断袖”、“分桃”、“龙阳”等字眼,绝对比不上这个新兴的词语,可谓“断背一出,谁与争锋”。
对于八卦刊物来说,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八卦机会,于是,它们再次列举了有“断背”嫌疑的明星艺人,把老掉牙的名单一一数遍,可是数来数去,要承认的在N年前已经承认了,不承认的,任你再上十部 《断背山》 ,也还是不承认。于是关锦鹏、林奕华等,还有已去世的张国荣,能够坦然表白性倾向,也就显得分外难得。
虽然香港号称“自由开放”,同志议题却引来不少争端,同性恋者在生活中也常常受到或多或少的不平等对待。但对于明星们来说,公布其同性恋身份并不一定会带来负面的影响,最佳例子莫过于“哥哥”张国荣。1997年,张国荣在演唱会上公开了自己的同志身份,又凭歌寄意表达了自己的心声,不过,“哥哥”的受欢迎程度却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,反而越来越红。2000年,张国荣还免费为同志组织智行基金会主办的“第一届同志议题报道奖”担任评审,并在得奖的十篇文章上附加评语,以便同志组织结集出书。
上一页 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[8] [9] [10] [11] [12] [13] [14] [15] 下一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