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 网站首页 | 资讯 | Photo |  | 交友 |  | 硬盘 | 留言 |  | 
您现在的位置: 同志社区 >> 资讯 >> 新闻 >> 国内新闻 >> 文章正文
今天是:

  没有公告

没有相关文章
他们志愿为“同志”防艾——走近宁夏男同性恋防艾工作组
          
他们志愿为“同志”防艾——走近宁夏男同性恋防艾工作组
作者:佚名 文章来源:宁夏新闻网 点击数: 更新时间:2006-4-20
  采访约在一个春日的午后,子川端坐在银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地方病科办公室(简称银川市疾控中心性艾地病科办公室),阳光从窗外斜斜洒进来,把子川的脸庞映得很灿烂。没有任何怪诞的装扮与举止,子川坦然的神色和落落大方的谈吐,粉碎了我们脑中之前对于“同志”的种种想象。行于一个边缘的轨道上,子川所从事的志愿者工作却有着和“主流”群体共同的目标:防治艾滋。     

  暮色渐渐沉下来,子川和他的同伴们背起挎包,来到“点”上开始“工作”。

  这是一处隐秘的树林,灰暗的天色中,不时闪烁出三三两两男子的面容和身影。子川从包里拿出一沓刊物、艾滋病防治手册和安全套,走向这些男子,一边递过去,一边配以解释。

  有的人笑笑,伸手接了过去;有的人看了一眼,挥挥手转身走开;有的人稍显诧异和尴尬,戒备地提出问题……一段时间过了,子川和同伴们带去的宣传品所剩无几,大家聚在一起,抹抹汗,相视而笑:今天的情况还不错。

  这是一项特殊的“工作”:在“同志”——也就是男同性恋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,亦可称作“同伴教育”。而子川和“宁夏绿洲工作组”的志愿者们,本身都是同性恋者。  

  1 “绿洲工作组”的诞生

  身为同性恋者,这并不影响子川乐观的心态和喜欢挑战的天性。几年前,子川在西安一家康复医院工作,对性病、艾滋病在男同性恋人群中的危害有了更深的认识,也接触了一些防艾志愿者。“自己能不能做一名志愿者,在银川推广防艾知识?”子川想到了张北川教授。

  张北川,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、国内致力于同性恋研究的著名学者,在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干预方面的研究享有盛誉。子川设法找到张教授的电子邮箱地址,发去一封E-mail,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和想法。没想到张教授很快回了信,对子川的想法很支持,并表示可以免费提供专以同性恋群体为受众的自办防艾宣传刊物———《朋友通信》。

  2002年,子川回到银川立即将想法付诸行动。每月收到张教授寄来的几十本《朋友通信》后,他就在自己所知晓的“同志”圈子中散发。

  这样单枪匹马干了几年,子川愈来愈感觉到肩头担子的沉重和个人力量的弱小。2005年初,张北川教授建议子川效仿其他地区,在宁夏成立一个同性恋防艾宣传的组织,这个提议与子川的想法不谋而合。2005年4月,在张教授的联系下,子川赶赴北京,黑龙江、大连、沈阳、武汉、陕西五家“同志”防艾工作组,为宁夏工作组的筹备捐款5000元。

  子川返银后立刻忙乎开了:在光华门附近租了一间每月130元租金的房子,办理了一个单向收费的手机号,又通过种种途径招募了志愿者。2005年5月,“宁夏绿洲工作组”成立了。

  “一来觉得绿色是宁夏地区的‘吉祥色’,二来寓意在荒漠中开垦出一片绿洲。”子川这样解释工作组名称的由来。    

  2   一项特殊的“地下”工作

  刚开始的工作是艰辛的,经费上的困窘还在其次,关键是这项工作的特殊性和人们对此的认同程度。

  首先,志愿者的招募就颇费功夫。虽然子川接触的男同性恋者不在少数,但真正愿当志愿者的却寥寥无几。毕竟,做志愿者可能会增加暴露身份的危险,这是多数人最顾忌的一点。好在,枫叶、良宇的毅然加入让子川有了“左膀右臂”,后来不论其他志愿者如何变动,他们几人都一直固守着这片阵地。

  据子川介绍,银川市男同性恋者的活动聚集地,除了两个酒吧以外,主要集中在市内两个露天场所,圈内人叫作“渔场”,但他们习惯称之为“点”。和酒吧相比,在“点”上活动的“同志”,经济水平、文化层次相对较低,是防艾宣传的重点对象。在“点”上发放的除了张北川教授提供的《朋友通信》以外,还有子川从市疾控中心拿到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手册、宣传画和安全套等。

  同性恋者的戒备心理很强,不愿跟不知底细的陌生人交流,有的人一看到志愿者递过来的书册,就条件反射地抗拒:“什么书?多少钱?不要!”为此,子川他们下了不少功夫,对于不认识的人,就想方设法“曲线”联系,让对方放松戒备心理,继而接受宣传。子川还曾带领同性恋者到市疾控中心接受HIV检测,有的人在志愿者的宣传下,自己也会主动去检测。

  提起男同性恋者防艾抗病的意识,子川说,其实“同志”群体中不乏高学历者,因为关心自身健康,大多数人的防艾意识都比较强。但是,也有个别同性恋者抱着“今朝有酒今朝醉”的想法,不把防艾知识当回事,对于这部分人,所做的工作就要困难些。

  现在,“宁夏绿洲工作组”已有十几名志愿者,学历大都在大专以上,其中还有硕士生、留学生,年龄最大的是48岁的子川,最小的只有23岁。经过近一年的努力,他们的工作开展得已比较顺利,每天至少接到两个热线电话,每普及一次防艾知识,每帮助一位“同志”朋友,都让他们品尝到快乐。

  不过,最令子川欣喜的,还是找到了可信赖的“支柱”——银川市疾控中心性艾地病科。    

  3  “同志”人群的另一面

  2005年的一个秋日,子川背着包,走进了市疾控中心性艾地病科苗志峰科长的办公室。

  其实,在许多外地城市,同性恋防艾工作组和当地疾控中心的合作已成惯例,经过疾控机构专业培训的志愿者,在同性恋群体中开展防艾工作,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子川想和疾控中心联系的念头由来已久,当他在《银川晚报》上看到对苗科长的人物专访后,终于鼓足勇气上了门,他相信报纸上讲的这个友善助人的防艾专家,一定也会给予自己帮助。

  听过子川开诚布公的自我介绍,苗科长仅有几秒钟的诧异,继而就被热情所取代。作为在艾滋病高危人群中开展防治工作的部门负责人,他也一直在寻找宁夏本地的“同志”组织。这一下,双方“接上了头”。

  “跟子川的接触,改变了我对同性恋的一些看法。”在“宁夏绿洲工作组”拟定章程和组织宣言期间,苗志峰曾作为特殊“代表”,参加了章程修订会议。“他们非常聪明,思维活跃,表达能力极强,提的问题也很专业,完全出乎我的意料。”从苗科长的眼中,看不到一丝对“同志”的歧视。

  接受采访时,苗科长刚从西安参加完“全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培训班”。在西安,当地的“同志”防艾工作组邀请他们到其活动中心参观,工作组规范的结构、细密的分工以及志愿者的多才多艺,都令与会人员赞叹不已。这让苗科长更增添了与“宁夏绿洲工作组”携手抗艾的信心。

  而记者也现场感受到了“绿洲工作组”志愿者的能力。子川在电脑上熟练地打开“宁夏同志”网站,指着精致的网页自豪地对我们说,这是工作组的一名志愿者建立和维护的,目前网站的注册会员已达到921个。     

  4   必须正视的现状

  银川乃至宁夏的同性恋群体究竟有多大?艾滋病对男同性恋者的威胁程度有多高?这是采访中敏感而关键的问题。

  子川说,银川市的男同性恋者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,仅他了解到的就有500多个,当然还远不包括潜伏在“暗处”的“同志”。全区的数量更难估计,可以肯定的是绝非一个小数目。

  “在全国已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中,男男性行为人群仅次于吸毒人群,成为排名第二的高危人群。”苗科长神色凝重地告诉记者。除了艾滋病以外,梅毒、淋病、疥疮等性病也是男男性行为人群的高发病。他们为此做了大量的防治工作,目前正在酝酿“转介”工作,即给“同志”人群提供可靠的性病治疗地点。等今年7月启动的“全球基金”到位后,他们计划对“绿洲工作组”的志愿者进行正规的培训,促进防艾工作进一步开展。

  有些出乎我们意料的是,子川与普通男人一样,有妻子、孩子。妻子已知道他的同性恋取向,上初中的儿子虽不知隐情,但很支持父亲所做的防艾宣传工作。“这让我没了后顾之忧,而且,和我所做的志愿者工作相比,我觉得其他困难都能克服。”对于这份一分钱报酬没有、还要自己倒贴钱的工作,子川总结为“啥也不图,就觉得应该”。

  在工作组成立一周年时搞一次聚会,动员更多的“同志”接受HIV检测,在未来建立“同志门诊”……子川的心里装着许多事,沉甸甸的。最后,子川希望通过我们的报纸呼吁更多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。他说,目前志愿者中非常缺乏心理医生和法律顾问,哪怕不加入工作组,仅仅提供帮助也行。

  我们直视子川坦诚的眸子,那里映现出荒漠中的一片绿洲,虽生于干涸之中,却孑然而立,顽强生长。

  (文中子川、枫叶、良宇皆为化名)

记者手记 :不必认同但需尊重

  初见面时,我们注意到,子川在与我们握手之前,小臂有几秒钟的抬落不定。

  聊得熟了,子川道出实情:“说真的,我之前很担心,怕你们看不起我们这些人。”我们正色:怎么会?无论如何,性取向和道德毫无关系。

  得承认,子川和大多数人不同。这一点,从他频频用“正常人”来形容同性恋以外的群体就能看得出来,连他本身,也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是“非正常”的。

  可是,无疑子川是善良的,有原则的。有同性恋者苦恼地给子川打来电话:“我妻子非常爱我,可我对女性怎么也提不起兴趣,又不能离婚,怎么办呢?”对于如此棘手的问题,子川对他说:不管怎么样,都不能伤害爱你的人,如果在某些方面亏欠了她,那就要在其他方面做得更好。

  还有工作组的经费问题,虽然一些机构组织提出可赞助“绿洲工作组”,但子川认真地说,他们不会贸然接受捐款,一定要考察清楚,如果这些机构有什么政治或其他目的,那宁可穷着,也绝不接受捐助。

  子川很乐观,就比方他说,因为要上网联络、找资料和网站管理,所以电脑操作越来越熟练,即便没做成什么,就冲着又掌握了一门技术,也是好的。他要背负的东西很多:成天背着包走来走去,被不少人误认为是搞推销的而没有好脸色;志愿者做了三四年,投入了几乎所有业余时间和精力,却只能是“地下工作”……即便如此,在我们最后问子川有什么话对读者说的时候,我们以为子川会借机一倾心中之苦,期望人们的理解和认同,谁知他想了想,诚恳地答: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。

  但凡信仰和理想,只要是纯净的,不含杂质的,就应该被尊重。

  尊重———这是我们所能给予子川的最大回馈。

文章录入:bb1069    责任编辑:bb1069 
  • 上一篇文章:
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【字体: 】【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